建筑学院“红心向党·初心为侨”大型建构作品献礼建党百年
发布时间:2021-04-26 浏览次数:

/尹紫云

百年栉风沐雨,百年风雨兼程,在建党百年之际,华侨大学建筑学院近期组织了境内外师生,携手共同搭建实体建构作品,以学院独特的方式献礼建党百年。

作品一:《蝶舞》

《蝶舞》,作为建筑学院“献礼建党百年”系列建构作品之一,在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洪毅、林承阳和陈西蛟老师的带领下,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柬埔寨的师生们勠力同心,相互协作,共同将项目于学院三楼中庭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了来自建筑学院的祝福。

该作品原为建筑学本科四年级《数字建构实践课》的课设作品,(原创团队:“蚂蚱*20”小组,组长:徐楚涵,指导老师:洪毅),创作灵感来源于闽南传统古厝的六角屋顶,经过拓扑变形后,结合蝴蝶飞舞的灵动身姿,同时将雄鹰展翅的姿态捕捉、定格,共同融入到设计中。通过参数化软件平台的粒子弹簧系统生成薄膜壳体,用以模拟其翱翔的形态。建构最终由一百块彩光膜构成,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程与蓬勃的发展。

蝶舞于前,翩跹流连,羽翮初成,可往九州八荒。日出东方之时,阳光透过彩色光膜打在墙壁上,斑驳的光影如梦似幻,如庄生一梦,再看世间已是百年变革,乾坤清朗。

作品《蝶舞》

作品二:《侨情惜惜,共抗疫情》

近期,4018级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陈西蛟老师的指导下,齐心协,最终用几十根四米长木条项目于建筑学院楼下景观带内搭建而成。作为华侨大学建筑学院课程实践的代表作品,此项目与《蝶舞》一道用富有建筑学院特色的微景观建构,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纪念活动献礼。

该建构体系以传统廊桥结构作为原型,依据廊桥富有特点的结构,在角度与数量上进行拓展,产生韵律并控制横档的距离,让建构本身更为通透,依据廊桥特有的承重结构,最终生成一系列可装配式景观构筑物。同时在设计上,设计者们将未来可能的需要搬移的问题考虑在内,探索出可拆卸的结构形式,使得构筑物具有易搭建、可拆除的特点。在主题上以桥喻侨,侨情惜惜,共抗疫情,表达了对海内外侨胞的惺惺相惜,以及对疫情早日结束的期盼

行走在景观带内,两侧是竹林清风,几个木制拱状建构夹杂其中。本次大型景观构建活动,不仅是对我国传统廊桥结构体系的学习与创新,也是对党与国发展方向的呼应,代表了建筑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与发扬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作品《侨情惜惜,共抗疫情》

据悉,此次建构实践不仅是对建筑学数字建构理论教学的具体实践,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宣传,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代表了建筑学院境内外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与发扬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共同献礼建党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