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邱松教授做客建筑讲坛
发布时间:2018-01-09 浏览次数:

作者、摄影:彭芝芬   来源: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1月8日下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础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教育工作者邱松教授应邀做客建筑学院建筑讲坛,作了题为“设计形态学与第三自然”的学术讲座。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龙元教授与近百名师生一起聆听了讲座。此次讲座,邱松教授将自己及团队八年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设计形态学”相关研究课题成果与大家进行分享,使师生们受益匪浅。

讲座开篇,邱松教授提到设计的两个方向,分别是设计应用与设计研究。设计应用是针对于相关行业的,是一种现实设计;而设计研究是针对于相关学科的,是一种未来设计。设计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停留在研究层面,而是通过研究再输送到设计应用。现在,尤其对于高校来说,未来设计更为重要。接着,邱松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设计形态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地位及作用。设计形态学是造型的思想原理,它不仅需要设计学知识,还需要跨学科知识。形态可划分为现实形态和虚拟形态,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另外,从维度出发可划分为运动形态和静止形态,有机形态和无机形态。形态也可以是多维度的,2D、3D4D……甚至是10D的高维空间。形态也不是孤立的,它可以和材料、工艺、结构相结合,运用科技知识工程技术和人文知识美学原则,设计出符合物质需求、精神功能、人和环境的设计需求的产品。设计形态学是从对象出发的。何为设计研究过程?是对对象的不断探索求证得到规律,再经过反思印证得到本源,即是从感知经验到理解,再从理解到洞见的过程。那何为设计创新过程?是从本源出发启发引导得到设计灵感,再发散优化得到目标,即是一个从洞见到联想,再从联想到验证的过程。设计形态学须分为三步走,理论建构、研究内容与设计应用。

接下来,邱松教授以团队中研究生的相关研究课题为例依次为我们生动地讲述了设计形态学是怎样与设计应用结合起来的:1.风环境中沙丘造型的研究与应用;2.水环境中植物形态的研究与应用;3.参数化设计的研究与应用;4.动物外骨骼形态的研究与应用;5.自行车头盔的设计;6.通天沙塔;7.3D打印身体建筑学;8.渐冻症的研究。案例都以探寻自然形态的普遍规律出发,最终将其运用到设计中去。

最后,邱松教授回到讲座的主题:第三自然。第一自然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形态,比如生物、非生物形态;第二自然是人造形态,是对第一自然的模仿与创新,比如仿生形态和创新形态;第三自然是一种智慧形态,它可能是来自于第一自然的暗物质暗能量,来自于第一自然的生物进化和基因突变,也有可能来自于第二自然的生物工程的人工智能,来自于第二自然的量子工程和信息工程。第三自然是难以预料的,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邱松教授以学生视频作品《阴阳》作为演讲结尾,最后为大家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接着,邱松教授与同学相互进行问题解答和经验分享。讲坛结束,师生掌声不断,受益匪浅。

 

讲座现场

合影